这是一个被地震折磨得满目疮痍的村子,村子大多处在斜坡上,地震导致该村40多栋房屋垮塌,800栋房屋开裂。地震发生后,村子周边出现小规模滑坡和崩塌,多处房子裂缝在扩大,村民告诉记者,这些裂缝在逐渐变宽,表明山体地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山体崩塌的可能性极大。
妻子生病 丈夫赴灾区
在村子旁一条泥泞的路上,记者见到了会泽县法院派往鄢家村委会的5名法官。
34岁的袁国花戴着眼镜,裤脚高高挽起,还拄着一根拐杖。
3个月前,袁国花的妻子被查出患有心脏病,需要到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然而,作为会泽县法院刑庭庭长的袁国花却一直没有时间陪妻子到大医院进行检查,因为,庭里案多人少,分配的案件没有审完。袁国花的妻子是会泽县法院少年庭的法官,尽管经常感觉自己心脏不舒服,但是,仍然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看病的时间被一拖再拖,近日,袁国花终于联系好昆明的一家医院,准备带妻子到昆明进行检查,两人已经向领导请好了假。正当袁国花在家收拾行李时,他接到了领导的电话,称刑庭要派一个人到灾区救灾,袁国花想都没想,主动申请前往灾区,“作为刑庭的庭长,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义不容辞。”
就在记者站在村民的房屋下采访时,余震袭来,只听见门“咣当”响了一声,本以为是什么东西撞了门发出的声响,“吴记者,快跑!”喊声中,在场的所有人在几秒内全部冲到了空地上。
地震发生后,会泽县法院领导班子及时召开党组会议研究部署救灾工作,该院党组书记、院长段玉波等院领导带领4个工作小组奔赴灾区了解灾情、分发帐篷、安抚群众。
段玉波发现,灾区食品、饮用水等物资严重匮乏,他当即决定,要向灾区捐赠食品物资。当天晚上,法官们到县城采购了矿泉水、方便面、牛奶、面包等物资,
53岁老法官的情怀
在水平村的一个斜坡上,绿绿的核桃果挂满树枝,核桃树下的土坯房却成了一片废墟。一只竹篓孤零零地倒在地上,它的主人蔡明甫低着头坐在废墟旁。
蔡明甫和妻子有一个两岁的女儿,
法院工作小分队到达水平村后,逐家逐户了解受灾情况,看到蔡明甫家的情况后,法官们帮他搭起了帐篷,并给了他棉被和米,帮助他度过难熬的夜晚。
53岁的李德刚已经在法院工作30年,当得知法院要派人前往灾区时,他二话没说,收拾了几件换洗的衣服便出发了。一连几天,他和其他法官行走在鄢家村委会的村村寨寨,核实灾情,记者看见他时,他的头发已经打结后变成饼状。在核实过程中,法官们仔细询问每一户的人员情况以及目前面临的生产生活困难。受灾群众团团围住法官,诉说着各种困难,法官及时进行登记造册,掌握第一手资料。干警们在闷热的帐篷里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汗流浃背,村民劝他们休息一下,喝口水再继续统计。但干警们摇摇头说必须先把工作干完,决不能耽误了救灾工作。
为防止漏登漏报,法官们仔细进行了核对,在村民和小组长都确认无误后,法官才放心地离开,而此时已经是20时,法官们已饥肠辘辘。当行至小箐村小组时,法官郭瑞兵看到灾民将帐篷堆放在路中央,因为他们不会搭帐篷,郭瑞兵立即劝导灾民住在帐篷里,并动手帮灾民搭帐篷,直至将附近的10多顶帐篷都搭好。“法官同志,这么晚你们还没有吃饭,你们等等,我们去给你们做饭,吃完你们再走。”但是,法官们谢绝了,“老百姓受灾都很重,我们怎么忍心吃他们的粮食!”李德刚说。
“地震了!法官,快起床!”
到达地震灾区后,会泽县法院的法官们每天都步行穿梭在纸厂乡各个村寨,之所以步行,是因为开车的话,要绕很多路,虽然省力,但是会浪费很多时间,穿越丛林,爬过一座山头便可到达的村寨,如果开车,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
每天核实完灾情几乎都是21时以后,王世高等人找到条件较好的村民,每人凑点吃饭钱到老乡家买饭吃,“尽管很多灾民一再表示不要钱,让我们放心吃。但是,灾民们已经很惨了,我们吃完饭会悄悄将钱放在桌子上。”王世高说。
半夜3时,刚刚熟睡的法官们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和吼叫声叫醒,“地震了!法官,快起床!快!”几秒钟的时间,法官们冲出了房间。“老百姓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叫醒我们,真的很感动,有这样淳朴的老百姓,我们还有什么不能为他们做的呢?”袁国花说。
听到地震 他加快了车速
地震发生时,会泽县法院迤车法庭庭长李学宏正在从曲靖回会泽的路上,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回迤车法庭,在得知法庭的围墙被震开裂,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后,他稍稍松了一口气。但是,当他想到自己挂钩联系村子的安危时,车速又在不断加快。
从2009年9月,李学宏调至迤车法庭担任庭长以来,石桥村委会一直是他的挂钩联系点,他立马打电话给该村支书邱维询问灾情,“震感太强烈了,站不稳,腿都软了,人员伤亡情况不明,但是房子倒了很多。”
由于路上多处塌方,道路受阻,23时,李学宏终于到达迤车法庭,法庭的4名干警在驻地镇党委的号召下迅速向迤车镇集结,立即派出3名干警连夜进驻迤车镇索桥居委会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与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仔细清查索桥社区的人员伤亡、房屋损害及其他财产损失情况。经过3个多小时的排查,索桥居委会无人员伤亡,房屋垮塌12间,受损657间,电杆受损1根,电视机损坏1台。
夜里2时,李学宏和干警继续到下白夷村查看灾情,直至天空开始泛白,李学宏才回到法庭。一个多小时以后,李学宏又带着干警来到离迤车镇30多公里的石桥村委会查看灾情,安抚群众,排除安全隐患。
“法官就是我们的恩人”
震区堰塞湖水一夜疯涨10多米,威胁
来到柏家坪村小组后,李学宏得知,村民王兴甫、王兴浦兄弟家有财物没有转移,因此,兄弟俩不愿意离开,怎么劝都没用。李学宏一边通知干警帮王兴甫、王兴浦转移粮食20袋、洗衣机2台、电视机2台、铁床3张等重要财物,一边做两人的思想工作,组织两户人家撤离至安全地带。21时,4名干警才撤离。
回想起
“希望能多为灾民做点事”
依据之前核实的数据,小箐村小组共有249人,需发放救济款62250元。会泽县法院办公室负责人柳开方写了借条,从统计员处领取了救助款,由于要吃完中午饭才进行发放,他把钱用塑料口袋包扎好,再放进相机包里随身携带,连上厕所都不离身,就怕有个闪失,把款项弄丢。
淅淅沥沥的雨下了一早上,路面更加泥泞,通往村小组的路坑坑洼洼,十分狭窄,坡度很大。为了及时把救助款送到灾民手中,法官们开车冒雨往村小组前进。一路上小心避让着坑塘,经过3个陡坡后,终于进入了平缓路段,但泥路依然难行,车子不停地打滑。经过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曾正云小组长家,许多村民早已翘首以待。
直至20时,段玉波才和其他干警将救助款发完,踏上回纸厂乡的路,由于刚下过雨,车辆在泥泞的路面晃来晃去,蛇形前进。在一处40多度坡度的下坡路上,车辆一下滑了下去,刹车也不起作用。开车的柳开方吓出了一身冷汗,他使劲把方向向路内侧猛打,不让车滑下路缘。几秒钟后,车终于滑到平坦处。在随后的行驶中,同行的李德刚一路提醒谨慎驾驶,尽量向路内侧行驶,柳开方打起十二分精神,双手紧握方向盘,缓缓在山路上前行。
当记者和法官们到达纸厂乡时,已是21时。
(云南法制报20140813天平之光)